close

i

這瓶芬蘭伏特加使用了六種不同品種的大麥 (barley) 和冰河泉水來釀造,是少見的以大麥為原料的伏特加。<Finlandia>是在1970年面市,那特殊設計的玻璃瓶,就像個冰柱。這大麥釀的伏特加,香氣並不搶眼,口感柔順冷冽,並不黏口。喝來有和冰島伏特加一樣清透如水的意境,但入喉時帶點苦味,也許這就是大麥的特殊口味吧。同樣以大麥製造的蒸餾酒,就是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本格麥燒酎。其中完全以大麥釀造的燒酎也不多,可能是大麥酒精香氣清淡又略帶苦味,口味實在不太大眾。


但黑木本店的<百年孤寂>卻是支少見的純大麥釀造燒酎,完全使用九州種植生產的原料釀製,充分發揮了大麥清淡但特立的個性。

我現在喝伏特加多半是常溫純飲,純粹是取個方便而已,而且本地的常溫多半高於20℃,實在是偏高了些,但是凍飲又容易埋沒掉精釀伏特加細緻的口感與風味。我覺得凍飲只是為了麻木感官對於帶刺激性酒精的反感而已,但那些氣味太刺激的酒精,本身就不是我們品酒人該去忍受的,反而是應該去避免這類不夠純淨的蒸餾酒才對。冰飲能夠適度減少酒精的揮發,這才是適合品飲的條件;反之,凍飲只是在麻痺感官之後,方便畏酒者和酒鬼大肆攝取酒精的喝法。


可能因為口味,也可能因為稅率的關係,<Finlandia>這支酒連在芬蘭都不是最受歡迎的伏特加。我看介紹世界日本太太的綜藝節目,採訪到一位嫁給芬蘭賽車手的日本太太,她為丈夫特地搭渡船過芬蘭灣到愛沙尼亞採買酒類,買的是上圖正在倒的綠牌伏特加,生產於拉脫維亞。 

不過,筆者應該算是<Finlandia>的愛好者。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,已經喝到剩上圖那樣,然後就趕緊去酒專補貨個兩瓶。

酒標上的警語也是簡單扼要:負責地喝酒!

音樂上的<Finlandia>更是著名,這由西貝流士創作於1899年的<芬蘭頌>一直是芬蘭精神的代表。還好我手上的<芬蘭頌>版本並不多,可以很快複習一下。其中還是以芬蘭指揮Berglund和赫爾辛基愛樂的組合最有芬蘭味,他們的全套西貝流士錄音很值得收藏。

近日由於俄烏之戰,讓大家又重新關注一次俄羅斯這個惡鄰帝國對鄰國侵壓的歷史,其中又以從小跟芬蘭人緣分頗深的黃澎孝介紹得最為深入:芬蘭才不要「芬蘭化」呢‼️
網通世代對芬蘭的認識,大概都是從Nokia開始的。很難想像在上上個世紀末,這樣一個夾在兩大帝國中間的鄉下地方,農夫和獵戶如何漸漸產生對自身土地與文化的認同,並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生存方式與權利。
芬蘭味是結合北國森林與波羅的海海潮的味兒,每條孤獨的峽灣,都有其遙遠而美麗的容顏;結合清透冷冽的冰河之水和粗獷不羈的苦澀大麥,質樸的<Finlandia>不捨棄嚴酷大地賜予的土氣大麥,直指人心中那孤獨而澄明的一瞥。
4f1f20e2f6d8cad6ee1277e1ad7980f15fe11270.png - 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elimi 的頭像
    celimi

    不良鼠在天涯

    cel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