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台北東區到桃園石門山,因為有二高的關係,開車不到一小時即可抵達。
我們這次預計從小粗坑古道鞍部起登石門山,所以要走竹28鄉道轉南端入口進來。
開到此處停車~這裡就是小粗坑古道鞍部,指標柱旁上坡小路即為往石門山之路徑。
約當五月的此時,郊山上的落英,不是白色的桐花就是金黃的相思樹花,這邊桐花多些。
老婦們用蝸牛爬的速度漫步上山,也只走廿分鐘。手腳矯健者,上山應該不用十分鐘吧。
這顆是立在山頂西南側的殖產局補點。
這個角度,應是望向西邊的打鐵坑溪谷吧~
打鐵坑溪是大漢溪的一條支流,其源流就是起自石門山。
原名小竹坑山的石門山,其一等點在山頭北側,旁立有板新給水廠 01號水源保護區界碑。
下山時走錯路,走到土地公廟這邊來。但意外發現,這邊的路蠻好走的,像一直有在維護的保甲路。
路旁還有用古早時用石頭砌的排水山溝~
不一會兒,就經過了土地公廟,廟旁有空地好停車。
所以,下次開車來石門山,可以從這邊上去停在土地公廟旁,一夥有兩三輛車也無虞。
附上實走步徑地圖如上。
另外還要宣導一下,爬山一定要安裝手機登山地圖:魯地圖 Taiwan TOPO 自由/免費分享,就算是大眾化郊山也一樣。像我這次下山走錯路,但因有手機GPS定位地圖在手,很清楚自己在哪條路上,依然能夠安心漫步。
由於出門時間較晚,就不續行水庫附近的小百岳了,改在賦歸途中順遊樹林大棟山。
從石門山過來,一樣車行不用一小時,就能抵達樹林大棟山。樹林大棟山又名龜崙山,其實龜崙是較貼切的名稱。因為此山為林口台地的最高點,即為龜山之崙也。
此山擁有一等三角點和一等衛星點,是台北盆地重要的測量及制高點。
西望林口台地,遠處竟見台灣海峽之波光粼粼。
值此初夏午後,在大漢溪畔漫遊兩個一等三角點山峰,短短的旅程就在車輛載著二高上紅澄夕陽的餘暉中,踏上東返的歸途。